皮膚粗糙顆粒相信是許多愛美人士的噩夢,但造成皮膚粗糙的原因,有時候是生活習慣的問題,有時候是皮膚本身的代謝出了問題。
這篇文章就幫你整理出最常見的 8 種可能原因,一起來看看是哪個壞習慣或狀況在搞鬼!
內容目錄
Toggle造成皮膚粗糙的原因,這 8 種情形都會導致!

當肌膚表面出現明顯的粗糙感或顆粒感,代表皮膚正在受到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,這種現象並非單一成因所致。
以下將逐一說明,協助你釐清肌膚改變的可能關鍵,讓你找到更合適的改善方向。
皮膚皮脂分泌過多
當皮脂分泌過度,肌膚表面會開始變得油膩、厚重,這些油脂混合了老廢角質後,很容易堵塞毛孔,久而久之,毛孔口會堆積小顆粒,看起來像沒清潔乾淨一樣,摸起來則是粗粗的不平滑。
角質堆積
角質原本是保護皮膚的一道防線,但當它累積過多沒被代謝掉,就會讓肌膚摸起來變得粗硬卡卡的,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清潔習慣不穩定、經常熬夜,或生活作息紊亂的人身上。
肌膚老化導致
隨著年紀增長,肌膚的更新速度會慢下來,代謝不如年輕時那麼有效率,加上膠原蛋白與天然保濕因子的減少,皮膚不只會變得乾燥,也容易出現紋路與粗糙感。
使用的保養品過於刺激肌膚
並不是保養品越貴越有效就越適合自己,有些保養成分本身就比較刺激,比如濃度高的酸類、酒精、防腐劑等,對某些膚質來說反而會造成屏障損傷,這種情況下肌膚會出現乾癢、緊繃、甚至紅疹。
肌膚缺水
皮膚缺水的時候,不見得會乾裂或脫屑,很多人第一個感受到的就是觸感變差,角質層裡的含水量不夠,細胞之間的連結變鬆,整個表皮就會變得不平整摸起來不細緻。
過度摩擦或壓迫
皮膚經常受到摩擦或壓迫,也會讓表層變得粗糙,像是長時間戴口罩、手肘枕在桌上、穿著過緊的衣物等,都可能讓局部肌膚受力過大,引起角質增厚或毛孔閉塞,形成摸起來一顆一顆的小突起。
不健康的飲食、作息
生活習慣其實對肌膚的影響非常大,經常熬夜、缺乏睡眠、壓力大、三餐不定時,這些都會讓身體的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出現問題,尤其是油炸、高糖、重鹹的飲食習慣,更會促使皮脂過度分泌或讓皮膚發炎,結果就是膚況變差顆粒感上門。
毛囊角化症
毛囊角化症是一種比較常見,也比較容易被忽略的膚況,它的特徵是皮膚表面出現密集的細小突起,常發生在手臂外側、大腿、臀部等部位,看起來像「雞皮疙瘩」,摸起來也很粗糙。
皮膚有一塊特別粗糙, 3 種方式判斷肌膚狀況!
皮膚看似平滑,實際上是一層層結構緊密排列的細胞組合,其中最外層的角質層,就像一道天然防線,負責保護肌膚、維持水分對抗外界刺激。
不過當某個區域的膚觸突然變得粗糙,可能代表這道防線出了點狀況,要釐清原因,不能只靠直覺,而是要根據觸感、範圍與伴隨症狀,來判斷目前肌膚處於什麼狀態。
以下三種常見狀況,可以幫你大致分辨粗糙程度與可能的處理方式。
局部粗糙(輕度)
這類粗糙通常面積不大,可能只是一小塊區域摸起來不夠平滑,像是鼻翼兩側、下巴角落,或額頭邊緣,觸感像乾掉的雙面膠,沒有紅腫、癢,甚至肉眼幾乎看不出差異,只有自己在保養或洗臉時會感覺得到。
皮膚粗糙顆粒(中度)
當粗糙感不只是單點,而是整片摸起來都不光滑,還伴隨些微顆粒突起,那就是中度膚況警訊,這時角質可能已經堆積太厚,油脂堵塞毛孔,甚至開始出現粉刺或閉鎖性小痘痘。視覺上會看出膚質變得不均。
皮膚很癢一粒一粒紅紅的(重度)
如果粗糙已經伴隨搔癢感,甚至有一顆顆紅紅的小疹子,就不能再用一般的保養觀念處理了,這種狀況可能是肌膚屏障受損,產生接觸性皮膚炎。
這時候不只表皮受影響,連真皮層也可能已經出現發炎反應,若持續搔癢、脫皮、紅腫,建議先停用所有保養品,避免刺激,並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。
🧴延伸閱讀:如何讓皮膚代謝變好? 9 招教你如何讓皮膚變好變白!
皮膚粗糙顆粒該怎麼改善?這 6 招技巧必學!

看完了許多導致肌膚粗糙的原因,以及辨識方法後,要介紹如何好好改善這麼問題,以下這 6 個實用的方法,就是幫助你一步步改善皮膚粗糙顆粒的關鍵。
規律生活、飲食習慣
很多人以為膚況只跟外用保養品有關,但其實「內在穩定」才是肌膚健康的基礎,飲食如果油膩重鹹、常熬夜、壓力大,皮脂分泌與代謝都會被打亂,導致毛孔堵塞角質累積,膚觸自然變粗。
肌膚清潔確實
皮膚每天都會接觸空氣中的灰塵、髒污,加上自身分泌的皮脂與汗水,如果沒有好好清潔,毛孔很快就會被「塞爆」,特別是化妝的人,卸妝步驟不確實更是常見的膚況殺手。
定期去角質
有些人每天都洗臉,但膚觸還是卡卡的,很可能是老廢角質堆積太厚,角質層如果沒定期更新,就像在肌膚表面蓋了一層厚膜,不只摸起來粗,還會讓保養品難以吸收。
加強肌膚保濕
別以為只有乾肌才需要保濕,其實所有膚質都需要穩定的水分維持肌膚平滑,當角質層缺水時,細胞排列會變鬆,肌膚表面就會顯得粗糙不平,應使用含有玻尿酸、甘油等成分的保濕產品,有助於鎖住水分、強化肌膚屏障。
使用酸性保養品
酸類保養品能幫助代謝老廢角質,是改善顆粒感常見的手段,不過不同酸類有不同效果與濃度限制,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膚況挑選。
杏仁酸、乳酸這類比較溫和的成分,適合初次嘗試的人或敏弱肌;而水楊酸則偏向油性肌使用,能深入毛孔清潔。
養成防曬
紫外線是加速肌膚老化,造成膚質惡化的主因,長期暴露在陽光下不只會讓皮膚曬黑,還會破壞膠原蛋白與皮脂平衡,讓膚觸變粗、暗沉沒光澤,無論晴天或陰天,只要是白天,就應該塗抹防曬乳。
🧴延伸閱讀:皮膚發亮原因有哪些 ? 5 招教你保持肌膚透亮的秘訣!
皮膚粗糙顆粒很多?就讓 Avinichi 幫您調理肌膚!
當您已經嘗試改善生活作息,調整保養方式,卻還是覺得肌膚狀況沒有太大進展,那麼選擇對的保養品,就是讓肌膚重回穩定關鍵的一步。
Avinichi 品牌推出的保養系列,打造出一套溫和、穩定、適合日常使用的保養方案,若您目前考慮接觸新的護膚保養品,不妨來參考看看 Avinichi 的產品吧!
諾麗果晶萃溫和潔顏乳
清潔是每天保養的起點,這款潔顏乳採用親膚性配方,質地柔滑、泡沫細緻,能溫和帶走肌膚表面的髒污與多餘油脂,不易造成乾澀緊繃。
對於時常出現皮膚顆粒感的人來說,使用清潔力剛好的產品非常重要,既能清除堵塞毛孔的髒東西,又不會過度帶走肌膚該有的保護膜。

諾麗果晶萃淨透柔膚水
調理水不只是補水這麼簡單,這款柔膚水質地清爽、吸收快速,能幫助肌膚在清潔後回復平衡狀態,適合在洗臉後或曬後使用。
使用時可以搭配化妝棉輕拍,也可以濕敷在較乾燥粗糙的區域,讓保濕效果更加集中。

皮膚顆粒感 dcard 網友分享, 2 種主要的去角質方式!
不少人在 dcard 或社群平台上都曾分享自己被顆粒感困擾的經驗,有些人一開始以為是過敏或清潔沒做好,直到嘗試了不同的去角質方式才終於改善膚觸問題。
去角質的方法並不是越強越有效,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膚質狀況挑對方法,一般來說,常見的方式分為「物理性去角質」和「化學性去角質」兩種,各有特色和適用對象,一起來看看它們的差異與應用重點。
物理去角質
物理去角質就是透過顆粒、刷具或棉片這類物理方式,直接帶走肌膚表面的老廢角質,這種方式操作簡單效果明顯,常見的像是磨砂膏、去角質凝膠、洗臉刷等。
當肌膚摸起來一顆一顆,有明顯粗糙感時,很多人會選擇這種即時有感的方法。不過要注意力道與頻率,太用力或太頻繁反而可能傷害肌膚表層,導致紅腫、乾癢等反效果。
化學去角質
化學去角質則是透過酸類成分,溫和溶解角質間的連結,讓老廢角質自然代謝掉,常見的成分包括水楊酸、果酸、乳酸、杏仁酸等,不同酸類對應不同的肌膚問題。
優點是作用深入而且較不會造成肌膚摩擦,適合敏感肌或有粉刺問題的人使用,不過因為屬於功能型成分,建議從低濃度開始,觀察膚況反應後再調整使用頻率。
🧴延伸閱讀:臉部去角質多久一次?臉部去角質步驟教學避免皮膚變薄!
皮膚粗糙顆粒該怎麼處理?|常見問題
哪些因素是造成皮膚粗糙的原因?
造成皮膚粗糙的原因有許多,譬如皮膚皮脂分泌過多、角質堆積、肌膚老化導致、使用的保養品過於刺激肌膚、肌膚缺水、過度摩擦或壓迫、不健康的飲食、作息、毛囊角化症。
該怎麼判斷目前皮膚粗糙顆粒情況?
判斷皮膚目前粗糙程度,可以分為 3 種等級,像是局部粗糙(輕度)、皮膚粗糙顆粒感(中度)、皮膚很癢一粒一粒紅紅的過敏反應(重度)。
有哪些方式能改善皮膚粗糙顆粒?
改善皮膚粗糙顆粒的現象可以透過,規律生活、飲食習慣、肌膚清潔確實、定期去角質、加強肌膚保濕、使用酸性保養品、養成防曬預防。
為什麼皮膚會有顆粒感?
若皮膚出現問題,毛孔會被多餘的角質塞住,這時皮膚的外觀就會呈現,如同雞皮疙瘩的顆粒。
喝水皮膚會變好嗎?
喝水的目的是為了補充,並且讓肌膚保持濕潤,但影響皮膚的情況很多,所以喝水並沒辦法完全的改善肌膚狀況。
造成皮膚粗糙的原因有很多,就讓 Avinichi 與您一同處理肌膚問題!
皮膚摸起來不夠光滑有顆粒感,真的會讓人很困擾,不僅影響膚觸與外觀,有時候連上妝、保養都變得卡卡的,但您也不用太擔心,因為肌膚的狀況並不是一成不變的,只要找到對的方法、用對的產品,多數粗糙感其實都能慢慢改善。
從生活作息、飲食到保養習慣,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皮膚的平滑程度,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膚況,對症調整,不要一味嘗試刺激或過度清潔的方式,針對那些一直反覆出現顆粒感的肌膚問題,Avinichi推出保養組合,幫助您穩定膚質恢復柔嫩。
您的皮膚值得被認真對待,也值得用心呵護,別再被粗糙感煩到抓狂,現在就開始為肌膚重新打好基礎,讓觸感回到細緻滑順的狀態。


追逐時尚流行就是我的興趣
平時不是在開箱新品,就是在準備開箱的路上
是里德的外聘寫手
MBTI是ISFJ,體驗心得絕對可靠(雖然常常買到荷包大縮水〒▽〒)
雖然不能保證所有分享的東西都適合你,但你絕對能感受到我最真誠的心!